院系动态 网站首页 > 新闻聚焦 > 院系动态 > 正文

蒙古学学院与呼伦贝尔市文化馆共建非遗实践教学基地

发布日期:2025-11-20点击量:

为精准对接专业实践教学需求、完善人才培养方案,11月19日下午,蒙古学学院党委书记格根塔娜、院长白秀峰、副院长小花及两位系主任一行,前往呼伦贝尔市文化馆开展专业调研,并签署实践教学基地合作协议。呼伦贝尔市文化旅游广电局副局长罗伟、呼伦贝尔市文化馆馆长崔晓明及市非遗保护中心相关工作人员热情接待了调研团队并参与交流。

本次调研紧扣呼伦贝尔市非遗保护现状、分布特征、传承人培育、产业链发展等核心议题,同时聚焦非遗在促进社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中的实践价值,旨在通过校地合作搭建实践平台,推动非遗保护传承与高校人才培养深度融合。调研期间,在工作人员引导下,调研团队先后参观了市文化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厅,系统了解了涵盖森林文化、农耕文化、草原文化的多元非遗资源。讲解员详细介绍了多民族非遗项目的历史渊源、保护成果及传承现状,鲜活的文化载体让调研团队直观感受了呼伦贝尔非遗的丰富内涵与独特魅力。在自治区传统工艺工作分站,调研团队与非遗传承人进行面对面交流,深入探寻民族工艺品的制作流程、技艺精髓与创新方向,近距离鉴赏了苏绣、牛角雕、桦树皮手工艺等精美作品,对非遗技艺的活态传承与市场化发展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参观调研之后,双方举行实践教学基地签约仪式。根据协议,呼伦贝尔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将正式成为蒙古学学院实践教学基地,未来将依托市文化馆的非遗资源优势与学院的教学科研力量,共同开展实践教学、传承人培训、非遗课题研究等合作,为学生提供沉浸式实践平台,同时助力呼伦贝尔非遗的系统性保护与创新性发展。

此次校地合作是蒙古学学院落实人才培养方案、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举措,不仅为高校师生搭建了接触非遗、研究非遗的实践桥梁,更将推动非遗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促进非遗保护传承与乡村振兴、文化产业发展深度联动,为呼伦贝尔文化强市建设注入高校力量。双方表示,将以实践教学基地为纽带,持续深化合作内容、拓展合作领域,实现校地共赢、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