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系动态 网站首页 > 新闻聚焦 > 院系动态 > 正文

矿业与化学化工学院和内蒙古师范大学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联合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发布日期:2025-07-10点击量: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的重要指示精神,7月5日至8日,矿业与化学化工学院携手内蒙古师范大学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在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的推动下及我校团委的指导下,组织30余名师生开展“青春边关行,足迹护北疆”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团深入新巴尔虎左旗边境一线,用脚步丈量边关,用真心感受戍边精神,在祖国北疆大地上接受了一次深刻的思想洗礼。

7月5日下午,两校师生在我校图书馆三楼报告厅联合举行启动仪式。内蒙古师范大学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党委副书记(负责人)、副院长范磊,团总支副书记阿斯汉夫,我校矿业与化学化工学院团学办公室副主任、团总支书记闫微参加了启动仪式并发表讲话。仪式上,领导老师们强调,本次实践活动既是深化校际合作、推动资源共享的重要契机,更是将专业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宝贵平台,并号召大家以坚定的步伐丈量祖国北疆的广袤大地,用青春热血践行青年使命,在实践中融会知识、磨砺意志、凝聚合力,为步入社会筑牢根基。

6日,实践团来到新巴尔虎左旗第一边境管理大队,与马背巡防队队员们共同开展巡边活动。这支队伍的组成多元而专业——既有边境派出所的民警,也有来自各嘎查的基层干部和牧民群众,无论是酷暑还是严寒,他们始终坚守在边境一线,用责任守护着祖国边境的安全稳定。来到第二站吉布胡郎图边境派出所,实践团成员与民警一起沿湖巡查,捡拾垃圾,用实际行动守护这片“草原明珠”。巡湖结束后,实践团在草原上围坐成圈,开展了一堂特殊的思政课。没有黑板和教室,天地就是最好的课堂。成员们相互交流对生态环境建设的认识,分享参与环保行动的感受,深刻领悟到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我们的美丽家园。

7日,实践团来到新巴尔虎左旗第二边境管理大队。在戍边文化长廊,自治区“五四青年先锋”刘军的先进事迹令人动容;在呼和哈达边境派出所扎根奉献精神传承教育基地,1980年孟和巴图老所长带领民警种下的13棵杨树,如今已成为戍边人扎根奉献的精神象征;嵯岗边境检查站五间房执勤点的变迁,展现了戍边人“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传承精神,让同学们读懂了坚守的意义。

夜幕降临,实践团在嵯岗镇广场组织了一场民族团结主题活动。小朋友们拿起画笔在长卷上描绘着各具特色的民族传统服饰,共同绘制出一幅寓意“石榴籽一家亲”的绚烂画卷。8日,实践团来到75号界碑开展描红活动,指尖的鲜红不仅晕染出“中国”二字,更镌刻下青年对祖国的庄严承诺。

此次实践活动虽已落幕,但边关的足迹与故事已成为两校学子心中永不褪色的记忆。调研笔记里承载的是戍边精神与专业学习结合的信念,青春血脉中涌动的,是传播民族团结种子的担当。未来,两校学子将怀揣北疆之行的馈赠,在服务国家、奉献社会的实践中,让青春绽放如北疆星辰般的耀眼光芒。